6月11日,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聯合國際著名研究咨詢機構TPI、IDC、Gartner,在南京發布了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及成長型企業榜單,博彥科技、大連華信、東南融通、東軟、海輝軟件等企業入選中國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
世易時移,中國服務供應商的專長領域和服務水平發生了變化。據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銘介紹,從數據來看,十大領軍企業的增速在放緩,領軍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的總營業額占整個市場的比重下降了近30%,但北美依然是中國穩定的離岸業務發包市場。
領軍企業增速放緩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服務外包的影響,一直延續到2009年上半年。周銘說:特別是一些負面影響的滯后顯現,使得企業的成長速度進一步放緩,但總體上成長還是健康的。”
根據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提供的數據,十大領軍企業2009年度的總營業額達到16.9億美元,同比增幅為13%,與上年度相比,增長速度下降了近30個百分點。部分企業仍呈現比較強勁的增長勢頭,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由上年度的6家增加到8家。百家成長型企業的總營業額為17億美元,同比增長8.3%。十大領軍企業和百家成長型企業在2009年的營業額占到中國服務外包營業額的24%,這一數字在上一年是60%。
造成領軍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營業額市場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使企業的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國內新設立的服務外包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使企業成長和領軍企業在整個產業中所占的份額逐漸縮小。”周銘說。
周銘預計,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在成長性上能夠取得更好成果。一些企業在第一季度的成長性較好,成長速度也較快。”
離岸業務目標有所調整
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在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的支撐下快速發展著。
根據十大領軍和百家成長型企業的2009年度的數據,離岸業務總額雖然超過在岸業務總額,但兩者差距正在縮小。其中,領軍企業離岸業務總額達到了9.9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0.8億美元,增長率為8.8%,低于總營業額增長幅度4個百分點。
以離岸業務為主的領軍企業,目前在離岸業務增速超過離岸業務;成長性企業的離岸業務增速超過總營業額增長率16個百分點,從2008年的7.5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9.3億美元,增長率為24%。成長型企業業務在逐步向國際化發展。”周銘認為。
后危機時代,各國經濟恢復情況和發展戰略有所差異,由此,中國外包離岸業務目標出現調整,大型企業在接單方向也隨之調整。
十大領軍企業的外包收入中,41%是來自國內市場,59%來自國外市場,其中北美市場占31%,日本占21%,歐洲占6%,其他國家與地區占1%,與上一年度相比較,國內市場增長了4%,國外市場降低了4%,其中北美市場份額增長了3%,歐洲市場略增1%,日本市場份額減少了7%。
數據還顯示,側重于國內市場的外包服務供應商在2008年和2009年的營業份額分別增長了36%和23%;側重北美市場的外包服務供應商分別增長了21%和9%,側重于日本市場的服務供應商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從2008年增長28%降低到2009的2%。
從企業自身發展可以明顯地看到,國內外包業務在快速增長,歐洲離岸業務呈增長態勢,北美依然是中國服務穩定的離岸業務發包市場,日本經濟恢復尚需一定過程,對日外包會受一定影響。”周銘說。
整體實力尚存差距
據周銘介紹,中國服務外包的領軍和成長型企業與國際領先的服務外包企業相比,實力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還跟不上國際買家集約發包、整合資源、多種交互的發展方式。
從行業劃分來看,信息服務、金融、衛生健康、制造業和政府與教育是最受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關注的五大領域,占整個市場比重的80%以上。從業態劃分來看,ITO(信息技術外包)依然是主要服務方式,占服務外包總收入的77%,BPO和KPO分別占到10%和13%。
周銘認為,領軍企業對提升和推動整個服務外包發展具有明顯的提升和標桿作用,推動領軍企業盡早加入國際服務供應商的行列,應該納入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整體發展戰略之中。應建立政府決策部門,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如人才供應、投融資、重組并購,資本運作等。
金融危機之后,目標市場有所調整,市場開拓需整合各方面的資源。開發國際市場需要加強專業化指導,在努力開發國際市場的同時,也要注重國內服務外包市場的開發,推動我國的服務外包企業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支撐下,快速成長,向行業的垂直市場進軍。”周銘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