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推動下,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一種標識,然而在全球方興未艾的外包業務,使一個充滿商機的巨大市場展現在人們眼前。由鳳凰網舉辦的影響力•鳳凰網談”4月26日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國務院參事李慶云、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副司長林哲瑩,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等和數十家服務外包巨頭共同做客鳳凰網,就中國經濟轉型與服務外包”進行深度對話。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程玉華在論壇上表示,從03年過億美元,到去年突破十億美元,每年都是以30%的增長速度在增加,所以說離岸服務外包考驗企業有一個歷練的過程。以下為程玉華發言實錄:
魏建國:張所長給我們介紹了他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的確確服務外包是一個大的機遇,但是也是一個大的挑戰,如何應對這個挑戰,我想我們在座的嘉賓中,有很多專家,也有很多是部門的領導,我們下面請北京市商委的副主任程玉華同志,他來介紹一下,北京是如何應對這個挑戰的。
程玉華:謝謝主持人魏副部長,是這樣的,09年的5月份北京市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這個若干意見里面明確的提出來,北京要加快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重點提升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能力和水平,強化本市在國內服務外包產業中的領先地位,第一個是離岸承接的能力。第二個是國內領先地位,圍繞這個,我想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首先承接離岸服務外包,一定要有一個企業的歷練過程,北京承接服務外包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當時我們的企業,實際上就為日本的企業做一個代碼的書寫,實際上是最早的離岸服務外包的開始,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跨國公司在北京投入的企業逐漸增多,我們有很多企業開始為歐美的跨國公司做什么呢?實際上就是軟硬件的測試,可能婁部長更為清楚,那么這個測試實際上就是對歐美離岸服務外包的雛形,所以這個歷練的過程應該說現在看起來也有二、三十年了,所以今天我們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從03年我們過億美元,到去年我們突破十億美元,每年都是以30%的增長速度在增加的,所以我們說離岸服務外包考驗企業,是有一個歷練的過程。
第二我想介紹一下北京已經形成了服務外包領先企業的團隊,在這里我想介紹一下,北京到現在,承接過離岸服務外包企業的有400多家企業,這400多家企業當中業務過千萬美元的,應該已經達到近30家,所以這些企業它的規模都已經形成了過千人以上,而且應該在全國來講,全國有十大服務外包企業,其中六家企業總部是設在了北京,這已經說明我們北京的企業,已經有了這個規模。第三個就是說北京的服務外包企業特別是離岸的,率先進入規模化的發展階段,今天我看到我們的企業也來了。
那么以前我們的企業應該是從百十人起步的,但是從今年我可以非常高興地報告給領導,今年我們的企業人員規模可以過萬人,所以這樣的企業規模,我覺得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是應該是跟國際一些發展發達的,發展比較好的國家是可以相互有一個促進的。第四個北京市市政府從目前講,我們是希望,而且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因為在承接離岸服務外包過程中,剛才參事也講了,我們的張所長也介紹了,實際上我們跟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一些國家,或者程序相比我們還有一些差距,但是企業要是做大做強,我們就可以進入國際發包方的眼界,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北京呢,應該是說依照著,北京現有的人才優勢,通訊優勢,政策優勢,以及各個部委給予我們北京的各種支持政策,應該跟其它二十個其他的示范城市相比呢,我們是有一個差別化,或者差異化的一個發展方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