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国产,91蜜桃婷婷狠狠久久综合9色 ,九九九九九精品,国产综合av

主頁 > 知識庫 > 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

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

熱門標簽:滄州語音外呼系統平臺 濟南申請400電話號碼 南京硅基電話機器人應用場景 電銷外呼機器人好用嗎 洪江代理外呼系統 廣東外呼系統免費 貴陽全自動外呼系統供應商 抖音地圖標注店鋪 ?????
作為通信和互聯網行業十多年的老司機,非常欣喜看到今年兩會代表B公司大佬提了個非常贊的提議,就是建議盤活專網資源,這對互聯網行業來說,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對全國各個行業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兒,這意味著將有更多更好的基礎資源可以開放出來服務于互聯網的大發展。
與之呼應,T公司大佬在今年兩會提案中也再次發力,在關于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落地的建議中也再次提到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還需全面提升。這樣一次次的發聲建議,說明他們看到了下一步互聯網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如何優化我們的社會環境,他們正在發揮互聯網大咖的影響力嘗試改變一些東西。
其實身為互聯網和通信老司機的我沒有在B公司任職過,沒有必要也不會撰文拍馬屁,自然也沒有機會與這些大佬面對面溝通,促膝長談聽人家訓導我、指導我這些提案的具體含義,只能根據我的淺薄經驗、世俗眼光、技術思維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那么此文的主旨,其實是回答一個好朋友的問題"我手頭有一張全國性質的網絡,怎樣才能發揮出來",我想,解答這個問題,自然也就映襯了B公司大佬的提議,當專網資源盤活時,這些公司的高層或IT專家,滿足互聯網公司何種需求、如何與互聯網公司打交道,大致就當提前寫給這些人看吧。
如此這般的話,我們講闡述啥觀點呢,我們不會絮叨應該如何構建這樣一張網絡呀?應該咋樣運營哩?如何部署SDN新技術啥的?因為我相信這些專網資源公司和專家比我多很多實戰經驗,我們其實就像標題所述,如果這些公司真的打算和互聯網公司打交道,可能的技術切入點在哪里,幫大家拓寬思路或換位思考,還有更重要的是展示給大家,工作文化和風格差異在哪里,我想這才是大家需要的。
基本技術術語
近兩年,我學機靈了,跟人家說話之前,一定要把關鍵術語解釋清楚,否則整體要表達的意思,就會因每個人對這些關鍵術語的理解不同而完全走樣了,別的都可以不說,但【長途骨干網】這個詞,我們必須同步一下:
這貌似是個敏感詞,在很多人眼里要是企業做這東西就相當于逆天了,而在專業人士眼里這其實沒啥新意,既不是靠藍翔技術挖溝刨地埋全國幾萬公里的光纜,又不是連接數億用戶的接入網絡,而僅僅是一張傳輸或IP網絡而已。
做法上無非有二:一種是自己擁有或者租用全國一兩芯光纜,在光纖網絡上搭建大容量DWDM傳輸系統,再在其上搭建一張IP網絡;另一種做法就是直接租用運營商已有DWDM傳輸通道再搭建IP網絡,這張網的用途在一個企業來說,無非就是連接分支機構、連接數據中心、連接合作伙伴等等作用,這樣理解下來大家看,在很多行業和企業其實都早就有了這樣一張網絡。如果從技術角度看這張網絡是這樣的層次組成:

而我們所說的專網資源,其實就是這樣一張光纖+傳輸+IP全都自主擁有的網絡,當前看很多行業都早就建成且封閉自用,例如我們看到有線電視、高速公路、電力網、鐵路,都有能力或者已有這樣的光纖網絡,難點在于誰能具備全國整合能力,拿其中高速公路為例,幾乎每段高速公路的路中間隔離帶下都有管孔、大部分管孔又都穿有光纜,這些管孔和光纜卻都歸屬或被管理于于各地高速公路管理機構,這必然導致有需求的話,只能分段找這些高速公路的管理機構或者第三方公司去談租用,根本談不上全程全網聯動。再者擁有了這樣的資源,其運營能力、對外服務能力都得再考量。
基本術語統一了定義,雖然不一定是最精確或者權威的定義,但這就是他們在本文當中代表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先從幾個技術需求出發,幫專網資源公司看看互聯網公司當前或后續可能的需求是什么。
技術需求1:幫助更多互聯網公司實現DCI網絡
1.1背景:
DCI:DataCenter-InterconnenCTIon,數據中心間互聯網絡。這個需求的起源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中小型的互聯網公司在規模需求和可用性要求提高到一定程度時,異地多數據中心部署成了大家必然的選擇。必然會需要業務同步、數據備份等等需求,這就要求底層網絡實現數據中心間長途互聯網絡。這里談的第一點看起來比較簡單,可能有通信界同仁會嗤之以鼻地說"這不就是長途專線嗎",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真的只定位在專線,專網資源公司如何博得與大型運營商競爭而博得互聯網公司的青睞?靠同質化產品相比廉價恐怕不行。
談具體實現之前,我們先看看到底有多大的需求量值得我們將其放在第一位。說實話,有這種需求的,一般只能是如上說的,業務已經部署到兩個以上地區/城市數據中心的互聯網企業,這對一個互聯網企業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因為業務異地雙活或容災、還是業務容量要求分區域部署、還是用戶覆蓋質量要求分區域部署,對業務架構本身的要求比較高,我看過T公司業務從2010年開始逐步"走出XX城市",部署到全國兩三個數據中心去用了至少幾個月的時間摸索,而當今不管是主要的即時通信、社交圖片、云平臺、互聯網金融等等都已經能接受在多地多數據中心部署了。而從網絡承載流量看,也印證了這樣一個過程。2010年時T公司兩城市數據中心間也就租用1條10GE鏈路就足夠了,按照每服務器吞吐量看也就是100Kbps左右,經歷幾年的業務分布,現在每服務器吞吐量已經達到4.8Mbps,所以按這個量推算,大家很容易根據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業務量和服務器量推算出DCI網絡帶寬的需求,當然這里不同互聯網公司的不同業務、不同業務架構,也會導致這里的需求不同哈。
1.2新的機會和要求
在2010年前后的時間,基本上市面上可看到的有ATM/FR類型的窄帶專線、SDH類型的2.5G/10G專線等等這些,當時看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挑戰主要來源于成本,4萬塊/月/G的專線成本屬于奢侈品了,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會千方百計降低需求或異常珍惜使用。
從早期的實現方式看,當時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可選,就是類似CN2這種基于MPLS/VPN的IP骨干網,能提供二層VPLS通道、三層MPLS/VPN通道,好處自然非常明顯,靈活的組網結構、略優的組網成本。但從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實際部署采納來看,這個模式終歸止步于兩點,一個止步點是CN2能提供的帶寬不足,在大型互聯網公司所需帶寬顆粒度都超過2.5G時,其仍只能提供GE顆粒度的帶寬,當然這與CN2這張精品網的定位非常有關。另外一個止步點,把自己原本就是IP的DCI網絡依托在另外一張IP網上,即便其有完備的運營商級別的Qos質量保障,多少都感到不放心,于是乎不如尋求更加直接的解決方案嘍。有為CN2嘔心瀝血的專家可能不認可這里說的2點,沒關系,我個人也認為CN2本身在技術上非常先進,包括其多業務承載、快速收斂、輕載高質等等,其也為大量企業自行組網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源和服務,我只是認為其在這一波互聯網企業,注意是互聯網企業DCI需求中沒有趕上節奏。也許是我理解膚淺,今年又有運營商專家在推動在163和169骨干網外,單獨組建一張DCI網絡對外提供服務,能否成功,我想應該避免如上所說的兩個止步點。
那么真正被大型互聯網公司接受的解決方案,是直到近幾年運營商才開放出來的,也就是基于DWDM傳輸系統提供專屬大容量波道。運營商自身擁有全國密集的光纖網絡,在這光纖網絡上架設了DWDM密集波分傳輸系統,較為成熟的是單波道100G帶寬,一個系統80個波道,可以成環形成冗余保護。
但這樣的系統在早年間只是供于運營商內部IP網絡使用,直到大型互聯網公司需求越來越猛烈,才開放出來對外售賣,這樣的網絡通道,不但容量大,點對點幾百個G的連接輕松交付,而且更關鍵的是每G幾千塊的成本趨于合理。
我想,讓我斗膽揣測這樣的資源開放其背后的原因,也許正是因為光纖資源可以獲得、DWDM傳輸系統技術的部署和運營逐步能被互聯網公司或企業掌握,自行長途組網成為了可能,不管這是不是這些公司的專長或核心能力所在,以一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來撬動十多倍的成本下降,很多企業都會做的,記得當時進行過一個成本核算,按照長途1000公里算,如果采納傳統10G專線,按照當時的報價,如果帶寬超過80G,就租用光纖+自建DWDM波分系統更值得了。今天也許T公司不敢做,但B公司已經做了,后續還會有X公司、Y公司等等起來撬動這里,所以現在回想,我們可愛的運營商真應該再敏感一些隨市場需求而動呀。
那么不管專網資源公司以何種方式實現這些資源的提供,我想還是要抓住需求的關鍵,至少但不限于以下3點吧:
可靠性要求放在首位。多數據中心互聯,如前面所言,并不是所有公司的所有業務都能完美實現多地部署、并承受這之間基礎網絡的波動,也并不是所有公司的IT基礎設施部門都能將這DCI的運營運籌帷幄,所以服務于DCI網絡的資源,首要保障的就是穩定性,當然我知道長達幾千公里數十個中繼站的光纖和傳輸網絡要保障穩定性是蠻考驗的,但這就是專網資源公司的核心運營能力之一,我也知道兩個城市間找到完全沒有物理重路由的光纖是蠻考驗的,但這就是專網資源公司的核心運營能力之一。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還不敢采用中小網絡公司資源的原因,就源于這一點的擔憂,如何化解擔憂,我們探索一下吧。
容量供給和擴容速度。這兩年業界廣泛議論的所謂互聯網思維,不管別人如何定義,至少我自己的真實感覺就是"小步快跑",后面我們也會專門談論這點。這一點有時連我們這些在互聯網公司做IT基礎設施的人都無法是從,我們常被業務部門視為公司內部的運營商,其實說白了就是跟不上業務的節奏。當然這一點我們自己是有客觀認知的,因為底層網絡的建設的確涉及到很多物理環節,要提高速度,唯一能依賴的兩點就是良好的規劃性和超強的執行力。所以對于供應資源的運營商來說,所需要的專線或帶寬開通時間SLA要30個工作日?算了,30個工作日可能一個業務都死掉了,如何跟上互聯網公司的速度?也許更互聯網思維的流程、更端到端的SDN解決方案都是可行之路。
成本。這個問題其實不在我的專業,只是從旁門左道看到這個可能是個關鍵點,我不懂運營商和企業的商業運作,只能建議是不是我們也學一學互聯網思維中的一條"羊毛出在豬身上",當然不是照搬,只是在同等競爭環境下,也許并不一定是報價最低的就能被互聯網公司認可。
最后嘮叨一句,就這個需求看,其實對很多專網資源公司來說,是信手拈來可以輕松滿足市場的,但要留意,這個領域必然面臨大型或傳統運營商的白熱化競爭,如何在其中取勝,請參考如上所說的"要求"
技術需求2:云計算爆發的年頭為混合云做好準備
1.1背景
大家都看到了2015年和2016年云計算的飛速前行,云計算提供商在發力,企業客戶對上云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了,尤其是2016年甚至被稱為混合云組網爆發年,這主要得益于客戶對云計算技術的認知、云計算提供商平臺的成熟,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公有云能提供彈性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對用戶的網絡覆蓋質量好、可選眾多且成本靈活等等諸多好處,于是大家的選擇都是把業務最需要彈性部分、業務前端等等都放到云上去,只保留業務的核心數據和邏輯在自主數據中心當中去,于是混合云的組網模式就越來越流行,如圖所示。
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的需求
隨這種業務部署模式和組網模式的流行,問題越來越凸顯,一個核心問題是,如果通過公網VPN模式對接,對云平臺的網絡覆蓋質量毫秒必爭的要求極高,VPN的吞吐量和穩定性受制于之間公網連接質量,而這在我國網絡環境中普遍不太好,另外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通過專線模式對接云平臺,這種傳統的專線模式在速度和成本上都沒法適應需求。
1.2 接入混合云面臨的挑戰
如果按照傳統運營商的產品來看,一條長途專線的租用,在客戶眼里看至少存在3個問題,如上圖所示,我們也這里注意解釋:
成本高:傳統運營商產品中長途專線,從2Mbps~10Gbps帶寬,價格差不多要每月近1萬/G,而且需求帶寬越小越貴,這在很大程度上甚至遏制了客戶的需求;
實施慢:客戶上云的需求往往緊急,而傳統長途專線的建設SLA往往30~60個工作日左右,這也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節奏;
最后一公里難:客戶核心數據/業務邏輯所在機房情況迥異,可能位于電信、聯通機房,也可能位于世紀互聯、萬國數據等第三方機房,也可能位于自建、租用機房會碰到各種物業,而我們的傳統運營商產品專于長途部分,這種最后一公里和入樓問題往往要求客戶自己解決
1.3新的機會和要求
面臨這樣一個混合云組網爆發的一年,專網資源公司絕對有機會切入,但這里對核心能力的要求絕對不低。
第一個要求,先是一站式服務,也就是當客戶需求出來時,到云端接入、長途部分、到客戶端最后一公里和入樓,這些段都能一攬子解決,方法上這里可以通過和云平臺合作提前在云機房進行網絡部署實現一部分優化,再可以加強各地本地資源方的合作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覆蓋能力,無論如何都是對專網資源公司端到端整合能力的一個考驗。在整合能力就緒的情況下,就拼執行力了,一個公司能多快響應實現一個訂單,例如客戶在京東下單買東西,在北京都能實現當天送達,這的確是個核心競爭力。
第二個要求,無非就是成本,我們在第一個需求中探討過成本的問題這里不再贅述,只是提醒大家,這里一個關鍵的合作方,就是云平臺,是不是在更深戰略合作的基礎上有更多增值服務或特色產品推出來,也許會讓成本更好優化。
最后嘮叨一句,相信行業人士都看到了云計算爆發將對全行業產生的巨大影響,我相信沒人愿意在這一大潮中掉隊,那么這里提及的只是云計算全景圖中很小的一部分需求,如果我們仍用老舊眼光去看待,我們必然抓不住其中的核心能力要求。
技術需求3:幫助互聯網公司實現"連接一切"
1.1背景:
連接,這個詞已經被Google定為塑造下一個十年的關鍵技術點,在這個物聯網IoT的時代,對于一個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平臺型定位的互聯網公司而言, "連接一切"也許是個通用的指導方向,也就是在滿足如上第一個互聯網公司需求的基礎上,除了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中心之外,這個平臺在廣泛的地域內具有廣泛的連接對象,這些可連接的主體包含但不限于企業的合作伙伴、供應商、服務客戶等等,那么這就考驗我們專網資源是否具有強大的連接能力和擴展能力。
貼近現實點說,我們其實看到類似互聯網金融這樣的業務,就有銀行、證券、基金、監管機構等等這些伙伴需要連接,都是從全國北上廣等地方拉專線過來,或者從其他二三線城市的銀行分行等拉專線過來,老司機我就看到T公司兩年時間就累積了3個城市上百條專線連接。
1.2 新的機會和要求
那么如果有專網資源具備全國多地多省市的連接擴展能力,能夠提供靈活的專線帶寬選擇,加上靈活的組網結構,給互聯網企業一個"私有/專屬"的網絡,專門用于一條連接合作伙伴,一攬子解決了全部接入問題,這的確將是平臺型定位互聯網公司求之不得的,這個需求甚至被我的老板稱之為"TCP-T公司 Connection Point"。那么這個TCP可以連接的對象就太多了,除了前面說的數據中心間互聯/DCI,更是可以一跳直連合作的機構和伙伴,一跳直連各類中小運營商,甚至一跳將內容推到最邊緣。
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的需求
很多業內人士專家可能會覺得,至此我們談論的東東都還是停留在專線這個層次上,這是當然,因為網絡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線路啦。其實深層的需求不然,因為專線這個傳統運營商產品存在年頭相當長了,但是大家發現仍然滿足不了互聯網公司從基礎到更高要求的需求,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到,我們談論點是這張網絡本身的連接能力、運營能力,從客戶角度體現出來的就是廣泛的端到端接入、多樣的可選接入類型、私屬的運營服務等等,所以從這點上看,現在市面上很多東東還只是真的停留在專線而已。
就像幾年前有專家論證說互聯網公司應該有這樣一張骨干網,也許人們如何理解"骨干網"這個詞不盡相同, 但筆者老兵的確看到大批量的互聯網公司的確如此操刀,建立了自己專屬的一張網絡,這張網絡建立的摸索過程足足話費了三五年的時間,但當今回頭看這張網絡實在太寶貴了。
那究竟起到何種價值,從高處的概念說起,就如我們談及的第三點需求,助力業務實現"連接一切",那么這張網就可以在DCI上對業務的多數據中心布局實現關鍵支撐,在外網用戶覆蓋上實現多地靈活調度以及冗余容災,在合作伙伴接入上實現快速一跳接入。那么大家繼續設想,T公司在2015年就在和運營商聯合做這樣的一個新業務新模式的嘗試,隨著新型互聯網應用的層出不窮,例如4K視頻這些業務,用戶對基礎網絡的質量要求極高,T公司的CTO就提過有沒有可能把業務內容繼續延伸到邊緣,甚至延伸到一個小區、一個基站,那么這種廣度的覆蓋這種高要求的業務質量,就要求基礎網絡有這種延伸能力,認為不可能?我們可以繼續觀望幾年。
舉個例子,近期與一家上海起家的長途專線供應商老板聊天,這是一位技術敏感度高、追求技術領先的一位老板,被我尊稱為老前輩,他給我展示了他們近期實現的一個場景,就是在現有長途傳輸網上改造搭建了一張基于SDN的IP網絡,通過Openflow集中調度,能否實現端到端快速業務開通、流量質量保障、流量策略調整等關鍵功能,并通過API與客戶網絡控制器對接,能給客戶的感覺是自己搭建并自主掌握的一張專屬網絡,后續再實現和底層波分系統的SDN統一控制,那么可以更加靈活和快速地為用戶部署專屬網絡,當然這里不便展示人家的具體實現啦。這樣的一個展示,來自一個看似普通的長途專線供應商,讓我這個互聯網老兵眼前一亮,感覺他們真的在轉變關鍵,把一個專線的需求正在轉變為一個快速靈活組網需求。
現在再想,如果手頭能有這樣一張骨干網,覆蓋范圍廣、連接能力強、靈活組網成本友好的話,或者有個專網資源公司看到這里的需求和機會,我相信互聯網公司在新型業務拓展方面將會如虎添翼。很多運營商的朋友特別忌諱說運營商已淪為管道,但老兵我確認為,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能把智能管道做好也不容易,也有非常充足的需求和市場呢!
文化和工作方式
其實談到這里,我認為可以說最關鍵的事情了,前面說了很多內容都是出自小弟這個技術屌絲的短淺目光看到的可能的需求,沒啥特別的新意。然而近期和一些類似公司的接觸,其實讓我感受最深的其實是,一方面公司不知道互聯網公司需求的背后是什么,另一方面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與互聯網公司打交道,尤其是很多方式方法上仍然偏傳統運營商的思路,用個不一定恰當的說法是仍然是在打造傳統數通產品,我們這里來探討幾點。
"成本上,不是最便宜的就好,但是用上了卻是成本越低越好"
很多專網資源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打交道時,為了切入市場,很多時候主打的是"我們比XX運營商便宜",但你知道專線、出口、網絡這些東西都是卡脖子的關鍵資源,有點風吹草動這些IT負責人就死定了,所以一開始接觸你越是強調便宜,大家心里越沒底,反而愈加擔心這家公司的規模、運營能力如何。
所以,建議大家開始接觸時,第一把火,就要強調展示出專網的實力,也就是亮肌肉,讓大家感受到一種"運營商級別"的實力先。第二把火,我建議大家燒在理解需求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前面花那么多篇幅聊需求背后的東東。那么第三把火,就要展現出與傳統運營商不同的靈活度,越是小公司越能跟隨客戶進行靈活的產品定制化和服務特色化,這絕對會讓看慣了運營商冷面孔的互聯網公司眼前一亮哦。
那么真的切入了互聯網公司,那么實話告訴大家,除了運營商級別的運營穩定性之外,成本卻是個關鍵的因素,因為互聯網公司采用這些資源的量級逐年爆發性增加,如果成本方面不斷體現出優勢,誰不愿意用又好又價廉的資源呢,所以也請大家做好成本逐年快速下降的心理準備。
"節奏上,小步快跑"
因為互聯網的快速多變,你知道從事互聯網業務的人就很大程度上要采用"小步快跑"的做事方式,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走一步看一步。但這種方式下,互聯網公司的IT團隊就相當辛苦,因為基礎設施的這些東西落成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受制于產業環境,執行環節相當復雜多變,所以在公司業務部門眼里看IT團隊總是慢人家N多拍。
回過頭說要服務于互聯網公司IT團隊的專網資源公司而言,誰能在其中快同行一拍,絕對能對IT團隊有很大的幫助。那么說如何能提高速度呢,一方面要靠小公司沒有復雜流程和層級來加大執行力,另一方面,我想提前規劃布局肯定是個方法,稍有技術挑戰一點的呢,肯定是現在的全程全網SDN和NFV,如果很多網絡設備都能軟化快速部署,而又能通過SDN業務編排、配置下發等集中控制,甚至跨IP和波分網絡一體調度,相信在節奏上會快很多。
"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
為什么這里強調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對互聯挖公司而言至關重要,我給大家舉個例子,T公司我們在前期拓展海外網絡時,有類似這樣的需求,就是在必要的地區/國家建立網絡POP點,分接下來的動作包括:找機房、租機架、搭建網絡設備、搭建服務器、連接運營商出口、連接回傳專線。大家設想,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里,完成所分解的這6項任務是多么艱難,而且我相信時間肯定不會太快,洽談的各項商務成本也不會太好看。
如果這時有一家專網資源網絡公司能幫我們,利用自己在當地的影響力、利用自己的專業度都搞定了,何樂而不為呢。
同樣的需求在國內也是這樣,通信行業在外人看還是有不小的壁壘,技術和人脈都如此。就看有沒有人能洞悉互聯網公司的需求,大膽整合上下游各方資源,并全盤托出這個整體解決方案,這也許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生態共贏"。
加之前面談到要更好的成本、更快節奏的動作,說實話,沒有上下游整合能力、生態共贏的能力,我相信要滿足這兩個需求很艱難,其實很多公司在跟互聯網公司接觸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眼光放在眼前需要的一個產品、一個資源,如果能把定位轉為"打造典范"、"長期合作"等這些方面,我相信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總之
絮叨了這么多,有一些技術需求的剖析,面兒不是特別廣,有一些所謂文化和方式方法的瞎扯,總之吧,希望無論是新啟之秀――這些專網資源,還是行業翹楚――現有主力運營商,我們并不是對現有資源供給者一味的抱怨,而是希望不管新進者還是老前輩,都能不斷調整自己的視角和思維站位,跳出傳統運營商產品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用全新的眼光發現需求背后的關鍵點,才能理解互聯網思維。
愿我們能一起抓住這個最好時代的節奏不掉隊,攜手共進擁抱美好的互聯網明天。

標簽:桂林 嘉興 克拉瑪依 甘南 黃石 臺州 潛江 黃山

巨人網絡通訊聲明:本文標題《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本文關鍵詞  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發現本文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相關信息告之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系統采集于網絡,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
  • 相關文章
  • 下面列出與本文章《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相關的同類信息!
  • 本頁收集關于被盤活的"專網資源"公司如何挖掘互聯網公司的相關信息資訊供網民參考!
  •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莎车县| 大冶市| 洛南县| 大冶市| 翁牛特旗| 南雄市| 南雄市| 河东区| 蒙自县| 普定县| 南宁市| 板桥市| 寻甸| 山东省| 巴塘县| 祥云县| 旺苍县| 崇州市| 赤城县| 阿城市| 安顺市| 崇左市| 东台市| 神木县| 新河县| 华亭县| 梨树县| 曲松县| 唐海县| 耒阳市| 建水县| 金沙县| 宁都县| 江源县| 鄯善县| 伊金霍洛旗| 巴彦淖尔市| 睢宁县| 扶沟县|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