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情懷”是一個很有份量的詞語。玩家能夠因為它而每每熱淚盈眶,開發者也能因為情懷堅持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煎熬。
但情懷是不能當飯吃的,過于強調情懷的結果往往不會太圓滿。《魔獸》電影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近日,美國電影制作公司傳奇影業宣布,將會在5月14日-25日期間,公開拍賣《魔獸:崛起》電影中的部分道具。
一般來說,電影道具的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都十分嚴苛,尤其是一些核心道具,更是尤為珍貴,制作難度極大。因此大部分電影即使在拍攝結束之后也不會售賣道具,而是將其保留下來以等待續集使用。像《魔戒》系列的道具拍賣,都是在影片系列全部完結后才慢慢放出。
此次傳奇影業拍賣《魔獸》的電影道具,其中不乏如麥迪文法杖這類游戲中的傳奇物品。這有很大的可能預示著,這一經典游戲改編的電影續集將遙遙無期。
12件物品參與拍賣,起拍價10美元到1萬美元不等
據了解,此次活動將采用網站拍賣的形式,委托給了第三方拍賣網站propstore負責。此次的拍賣將會完全公開,面向所有國家地區的用戶。任何電影或游戲的愛好者都可以通過網站注冊的方式參與到這次的拍賣之中。
Propstore何許人也?事實上,該網站是由一群電影愛好者在1998年創立的第三方拍賣網站,一直以來都專注于電影拍攝相關道具和收藏品的交易歐系中買賣,其在倫敦和洛杉磯等地區均設有辦事處,是北美最大的第三方電影道具交易網站,《星球大戰》系列和《魔戒》系列的相關電影道具出售都是由它負責,包括電影導演的手稿和手繪分鏡頭腳本都等珍貴資料。
從現階段公布的信息來看,此次傳奇影業出售的《魔獸》電影道具共有12件,包括人類國王洛薩的火槍,獸人斧頭,洛丹倫盾,以及艾澤拉斯地圖等,許多都是游戲中十分熟悉的道具。
而這些道具的制作團隊:WetaWorkshop也是十分傳奇:WetaWorkshop是全球唯一一家獲得過五次奧斯卡金像獎的技術團隊,由《魔戒》特效之父理查德·泰勒和《魔戒》導演彼得·杰克遜共同創建,曾負責過《魔戒三部曲》,《金剛》,《阿凡達》以及《納尼亞傳奇》等電影的所有模型道具設計。
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迦羅娜匕首和麥迪文法杖。前者為電影中推動劇情的關鍵道具,導致了迦羅娜與洛薩兩大主角關系的破裂,被玩家調侃為“友盡匕首”,而后者則是譽為最強法師之一麥迪文的“傳說之杖”,在《魔獸世界》中甚至專門為其開設了一系列專屬副本任務才能獲得。遺憾的是,最為國內玩家津津樂道的“銀鱗胸甲”并未在其,我們也沒有機會去驗證“五金一件”的銀鱗胸甲的拍賣價到底是多少。
由于是限時拍賣的緣故,官方尚未公布其起拍價格,但根據物品的珍貴程度和制作難度,不同的物品起拍價各不一樣,從10美元到10000美不等。事實上,這類具有經典IP加持的道具往往售價不菲。以《魔戒》三部曲為例,矮人金靂的雙頭戰斧在網站上被拍賣到了18萬美元的價格,而阿拉貢所使用的圣劍則是以6.25萬美元被最終成交。考慮到同一個團隊的設計作品,且都是屬于經典IP加持,此次《魔獸》電影的道具成交價格應該也是一個極高的數字。
續集希望的破滅:《魔獸》電影贏了中國,卻輸了世界
雖然此次電影道具的出售,引來了許多玩家愛好者的好奇圍觀,但失望仍然占據了大部分的情緒:畢竟,珍貴道具的出售基本也就意味著《魔獸》電影續集的擱淺。
這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魔獸》電影表現的差強人意。誠然,《魔獸》電影在中國徹徹底底掀起了一股潮流,達到了驚人的2.21億美元票房,但放眼全球市場,《魔獸》卻僅僅只有4.32億美元的票房,其中在北美本土尤其慘淡,票房比例僅占11%。可以說,中國市場點貢獻撐起了半個《魔獸》電影的成績。
這還是未考慮分成的情況。據了解,《魔獸》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分成大約為25%,也就是說2.21億美元,最終入賬的僅有0.6億美元左右。而分成比例更高的海外市場卻成績慘淡。MKMPartners的分析師表示,《魔獸世界》電影的總預算成本為1.6億美元,在刨除各種費用以及票房分成之后,這部電影共計虧損接近1500萬美元(約1億人民幣)。
誠然,《魔獸世界》這個IP確實有著足夠的份量,其長達14年的運營時間在全球積累了龐大的情懷粉絲,即使到現在為止,它仍是全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MMOPPG網游,這一點從《魔獸》電影上線前全球的火熱程度就可以看出。但IP好并不能決定電影本身的質量。這一點,國內觀眾和國外觀眾的態度出現了較大的詫異。在美國知名評分網站爛番茄上,魔獸的新鮮度僅有38%,而在國內的豆瓣上,魔獸的評分則高達7.7。
電影的核心,不應該是游戲
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情懷是絕對的票房保證,近來已經有諸多影片驗證了這個道理。對于國內講究情懷的玩家來說,《魔獸》電影的負面評價基本對他們很難造成影響,他們關注的并非電影本身質量,而是一種懷舊情結,用玩家的話來說,一句“獸人永不為奴”已經值回票價。而在游戲文化更為成熟的海外市場,雖然魔獸的影響力并不弱于國內,但情懷的作用仍然需要屈服于品質本身。和《魔戒》的普及大眾相比,魔獸的劇情演繹更為簡化,除非是熟知魔獸歷史的人,否則很難看懂這部電影的內容。而這種缺陷在成熟的海外市場往往是致命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魔獸》,游戲IP撲街電影的例子不勝枚數。據《好萊塢報道者》的統計顯示,2016年由福克斯發行的游戲IP電影《刺客信條》上線1個月票房回報率僅有60%,損失達到1億美元。直到在國內上線之后才開始扭虧為盈。同樣是過于核心的游戲元素,同樣是復雜晦澀的劇情設定,讓《刺客信條》這一IP也是鎩羽而歸。
但并非所有的游戲IP改編電影都成績慘淡。《古墓麗影》和《生化危機》系列在全球仍舊有著較高的口碑和票房收入,而《馬克思佩恩》更是備受稱贊。
可見,在如今的泛娛樂趨勢下,游戲IP電影想要真正實現成功,遠不止是“游戲電影化”這么簡單。說白了,電影始終是一種鏡頭語言,其本質目的還是在于講故事。游戲的元素應該是成為一部好電影的加分項,而不應該是一部電影所依賴的核心。當然,無論如何,如今的國內市場都是游戲IP電影最樂觀的票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