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是現代高端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為搶抓先機,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現就促進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確定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際服務外包轉移機遇,堅持開放帶動戰略,結合我市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擴大開放和技術、制度創新為動力,不斷加快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步伐。
(二)發展目標。堅持政府鼓勵引導和市場化推進原則,強化服務外包相關的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強化服務外包國際市場開拓,強化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到2010年,全市服務外包營業總收入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二番。努力將我市打造成我國重要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使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三)發展重點。信息技術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是服務外包的重要形式。結合國際服務外包轉移趨向,重點發展軟件開發服務外包、網絡與數字增值業務服務外包、電信運營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和金融服務外包。加快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支持大型服務外包企業自建服務外包專業園區。培育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服務外包骨干企業。不斷提高杭州服務外包能級。
二、優化布局,加快服務外包園區建設
(四)制定規劃。加快全市服務外包產業總體規劃出臺。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要加快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制定服務外包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目標和實施步驟。各區、縣(市)要圍繞全市服務外包總體規劃,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的推進工作。
(五)優化布局。圍繞我市服務外包產業規劃,合理布局,有序發展。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業務流程外包;國家數字娛樂產業園重點發展網絡與數字增值服務外包;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培訓中心重點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市級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領導,形成整體優勢,切實提高我市服務外包綜合實力。
(六)示范區所在地和各區、縣(市)應積極推進服務外包示范區和園區建設,努力實現雙回路供電、自備發電機、雙備份網絡系統和足夠帶寬的國際數據端口。對入駐的國內外著名服務外包企業總部、企業、研發中心等,按照其經營規模、注冊資本、上繳稅收和經營期予以資金扶持。積極創造條件,在服務外包示范區建立海關監管的公共保稅測試中心、保稅實驗室或大型企業內的保稅測試中心。
三、設立專項資金,扶持服務外包發展
(七)至2010年,全市每年用于支持服務外包發展的資金1億元,其中市財政每年籌措3000萬元,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安排5000萬元和2000萬元,專項用于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其中包括與中央扶持資金配套以及服務外包國際市場開拓,服務外包企業資金支持,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培訓,軟件出口,資質認證,服務外包企業科技研發中心、服務外包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以及與服務外包相關的配套服務和特定環境改善。
(八)服務外包專項資金的管理。服務外包專項資金由市財政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具體辦法另定。
四、采取措施,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做大做強
(九)鼓勵國內外服務外包企業和企業總部來杭投資落戶。對來杭投資并以承接離岸外包業務為主的服務外包企業,其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有實際稅收的,經有關部門批準,可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對來杭落戶的服務外包企業總部(含地區性總部),有實際稅收的,其購建的自用辦公用房(含租賃用房),按每平方米計算,落戶地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
(十)鼓勵企業提高研發能力。服務外包企業發生的技術開發費按實計入管理費,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增長10%以上的,經批準,允許再按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服務外包企業為完成特定服務外包項目,聘請海外留學人員和國內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所支付的咨詢費、勞務費可計入成本。
(十一)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對于服務外包企業開展自主出口品牌建設,培育出口名牌,可享受《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自主出口品牌發展的指導意見》(杭政辦[2007]10號)中的優惠政策。支持企業爭創國家級品牌,對服務外包出口達到一定規模并獲得國家、省名牌和馳名商標稱號的產品,給予獎勵。
(十二)對于服務外包企業年出口軟件50萬美元(含50萬美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年出口500萬美元(含500萬美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服務外包企業創建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并經國家、省、市認定的,按杭州市《關于鼓勵企業建立和引進研發機構的實施辦法》(杭政辦[2006]25號)規定,分別給予200、100、60萬元的項目資助。
(十三)鼓勵服務外包企業申請CMMI/CMM等國際資質認證。對當年獲得CMMI/CMM3、4、5級認證或認證升級的企業,由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給予獎勵,獎勵金額原則上不超過認證費用的50%,最高不超過50萬元。隨后兩年,實際發生的升級、維護費由市服務外包專項扶持資金給予獎勵,獎勵金額不低于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獎勵金額。對通過PCMM、ISO20000、ISO27001/BS7799、SAS70等認證的企業,參照上述標準給予獎勵。
(十四)鼓勵服務外包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對服務外包企業申請國內外自主知識產權登記和取得專利權
的,對專利實施能實現產業化的項目,按《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運用能力的實施意見》(杭政辦〔2006〕28號)規定,給予資助。
(十五)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創建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包括技術、市場、經營管理、人力資源),平臺建設可按照杭州市《關于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實施辦法》(杭政辦[2006]24號)規定,給予平臺實際總投入20?30%的資助。
五、培訓和引進并舉,大力培養服務外包人才
(十六)采取多種形式,建立一批服務外包培訓基地。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完善和提升與服務外包密切相關的學科建設;政府與高校合作、企業與高校合作,開展產學研交流,建立一批服務外包企業急需的創業型和實用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引進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和大型企業來杭開展服務外包培訓;鼓勵有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各類服務外包人才培訓,為服務外包產業提供智力支持。
(十七)大力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鼓勵開展員工崗前培訓及人才定制、人才資質、國際認證、相關法律、行業標準和知識產權的培訓。對經批準開展服務外包培訓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培訓機構,給予一定的獎勵。按《商務部關于做好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訓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資函[2006]111號)要求,經市有關部門認定后,對大學應屆畢業生和尚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參加服務外包培訓,給予不超過培訓費用85%的補貼,如被企業錄用,其他15%由財政(通過企業)予以返還。對服務外包企業新上崗員工技能培訓,給予不超過培訓費用50%的補貼。屬于人才定制培訓的,學員培訓合格并被服務外包企業錄用后,學員培訓所需費用,由市服務外包專項扶持資金給予一定的補貼。
(十八)大力吸引服務外包高層次緊缺人才來杭服務或創業。將服務外包人才列入《杭州市十一五”重點發展產業緊缺人才開發引導目錄》。按照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意見》(市委辦[2005]2號)文件精神,對引進的服務外包高層次緊缺人才,在子女入學、住房安家補助、申購人才專項用房、社會保險和醫療保健、出入境管理等方面落實好相關政策待遇。
(十九)完善服務外包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引導國內各類與服務外包有關的人才,尤其是高層次緊缺服務外包人才來我市服務外包企業專職或兼職從事科技合作、技術入股和投資興辦企業。對符合杭州市人才居住證制度要求,來我市工作的服務外包人才,給予辦理人才居住證,享受相關市民待遇。
六、完善配套服務,營造服務外包良好發展環境
(二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對從事服務外包的企業給予前置審批和工商登記便利。對于不涉及前置審批的業務,工商部門將根據企業申請,直接在其經營范圍中核定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對需要前置審批的,相關部門要簡化審批程序、加快審批速度;在企業取得相關部門審批后,工商部門在其經營范圍中核定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以方便企業按照國際慣例承接外包業務。
(二十一)拓寬服務外包企業投融資渠道。引導國內外風險投資和商業擔保機構參與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的投資、融資或資本運作。本市融資擔保機構為在市國、地稅登記納稅[不含財政體制與省直接結算的區、縣(市)]的服務外包企業提供聯合擔保和獨立擔保的,按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創新型企業融資擔保的試行辦法》(杭政辦[2006]27號)的相關規定辦理。
(二十二)在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根據行業特點,按照協商自愿的原則,為滿足企業工作時間達到全球同步要求,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允許服務外包企業實行特殊工時制。
(二十三)積極開展服務外包產業招商。把服務外包產業招商放在與制造業招商同等重要地位,加大服務外包對外宣傳、推介和招商力度。吸引全球服務外包跨國公司來杭投資。將服務外包招商項目列入全市利用外資考核范圍。
(二十四)根據企業經營規模、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上繳稅收等標準,每年選評10個服務外包先進企業予以表彰獎勵。獎勵辦法另定。
(二十五)成立市促進服務外包發展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外經貿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經委、市信息辦、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勞動局、市工商局、市統計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外經貿局。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協調全市服務外包發展重大問題。
(二十六)加大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為服務外包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有效利用知識產權舉報投訴熱線,加大對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幫助和引導服務外包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二十七)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務。建立服務外包信息網,搭建服務外包交流平臺,加強對服務外包的研究,及時了解服務外包企業需求。利用政府網站、電視、廣播等各類媒體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二十八)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外包指標統計制度。依照國家有關統計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外包指標統計制度,加強服務外包發展趨勢研究,做好信息收集整理歸納和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