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深化,但全球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仍保持良好增長的態勢,2008年產業規模超過4500億美元。占產業最大比重的金融服務業的需求銳減,電信、制造等行業釋放新需求,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包市場逐漸發育成熟。企業因為現金流緊張,對大型、長期的合同意愿降低,甚至對已有的合同進行重估。商務溝通成本低、文化相似、地域接近等因素促使近岸外包升溫,成本、質量、政治等因素促使接包方采用反轉外包的方式來滿足客戶需求。美歐仍是并購活動的熱點區域,印度活躍度增加。國際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沖擊更為明顯,其失業率不斷攀升,軟件與服務外包直接減少本國就業機會的顯見性,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面對正在到來的軟件與服務外包業轉移的浪潮,各國都希望分食一杯羹,發展中國家表現踴躍,發達國家的次發達地區也爭相出臺產業政策,希望成為接包地。盡管2008年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有不俗表現,因經濟對產業影響的滯后性,2009年面臨陣痛期。不斷涌現的新領域、逐步成熟的新興市場預示著產業經過短暫休整后,仍將快速發展。
走勢
今年面臨陣痛期未來仍將快速發展
從歷史規律來看,該產業的調整遲于整個IT業3個季度,2009年產業將逐步探底。
200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IBM、微軟、SAP等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凈利潤下降非常明顯,個別企業下降達三成之多。幾乎每家企業的反映軟件服務業先行指標的軟件產品收入都在大幅下滑,顯示軟件用戶投入力度明顯萎縮。
IDC等咨詢機構將2009年全球IT支出增長預期由原來的5%~6%下調至3%以下,并預測全球軟件與信息外包服務市場將出現負增長。全球軟件與信息外包服務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將迎來劇烈的陣痛期。
但產業在短暫休整后,隨后仍將進入快車道。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直到目前的情況來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雖然受到影響,但影響有限,而且國際金融危機還給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預計,國際金融危機過后,該產業仍將快速發展,甚至有可能超過之前的發展速度。
第一,如果把目前已存市場稱為競爭激烈的“紅海”,那潛在的“藍海 ”更 為 廣 闊 。咨 詢 公 司NASSCOM分析,2020年整個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80%將來自新領域。
第二,從產業轉移趨勢來看,服務外包轉移的高峰還沒有到來。盡管2008年IT服務外包業務增速是IT服務總體增速的3倍,但在任意一類別中所占比重都不高。即使是在全球外包滲透率最強的客戶應用程序開發領域,其全球外包支出也僅占該類別總支出的26%,這些領域具有很高的外包可能性。
從制造業轉移的歷程與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轉移的階段來看,信息服務外包轉移尚處于初級階段。如果把ITO比作制造業加工裝配階段的轉移,那么BPO就是制造業轉移的第二階段。從加工制造業轉移的歷程來看,第二階段的速度和規模都要遠比第一階段快和大。
第三,從20世紀90年代3次經濟動蕩對占據世界一半以上外包服務市場的印度外包服務業的影響來看,外包服務業經過短暫的休整后仍然將高速發展。
第四,從全球IT支出和需求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引起了短暫的市場需求疲軟,但調整之后市場潛力會進一步釋放。NASSCOM與美國相關行業協會共同認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緩和,服務外包產業會迅速擴展。Ernst&Young于2009年初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31%的企業將拓展外包業務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第五,國際金融危機促使企業進一步削減成本,而服務外包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優勢將推動其在國際金融危機過后快速發展。外包咨詢公司EquaTerra對200多家企業的一個最新調查顯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步擴散,經濟衰退影響愈發明顯,四成以上的IT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減少了對軟硬件開發的投資,卻增加了對業務的外包力度。調查報告還指出,歐洲IT企業的外包需求比美國企業的要大。64%的歐盟受訪企業認為外包需求會增加,而美國只有25%的企業持同樣觀點。
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在前幾次的世界經濟衰退中仍然高速發展,是產業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未來其增長速度仍會提高到10%左右。
政策
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多國積極出臺促進政策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轉移是繼制造業轉移之后的重大產業轉移趨勢,其步伐不斷加快。印度在該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業績,吸引了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關注,他們極其希望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契機。
目前,外包承接地的競爭不僅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競爭,同一國家的不同城市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發達國家的欠發達地區也加入了競爭接包的行列。科爾尼公司分析發現,全球有70多個國家出臺了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菲律賓、越南、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根廷、哥斯達黎加、波蘭、羅馬尼亞、埃及、南非、馬耳他、毛里求斯等不斷加入接包國家行列。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如印度的二線、三線城市哥印拜陀(Coimbatore)、芒格浴爾(Mangalore)都在積極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達國家的欠發達地區為促進就業和本地經濟發展,也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產業發展。美國愛達荷州的博伊西、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也積極加入接包行列,來促進本地就業與經濟發展。博伊西對于投資該地的企業在投資稅、新雇員稅、營業稅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
為推動本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的發展,各國政府往往從國家發展戰略、制定財稅鼓勵政策、完善立法、加強教育等幾方面展開。
2009年,中國政府出臺了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促進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對20個確定為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內的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離岸服務外包收入免征營業稅。
從發包客戶近年來對接包地的選擇來看,接包地在不斷豐富。印度所占份額不斷縮小,中國、東歐國家等逐漸受到客戶的青睞。隨著BPO業務的快速增長,地域特色更為明顯,可以肯定將有更多的國家加入接包的行列,這些國家也將積極效仿先行國家的產業促進政策。
現狀
全球產業規模超過4500億美元
2008年,盡管經濟衰退對全球IT支出影響明顯,但新興發包市場的繁榮等因素仍促使整個產業再創新高。調查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2008年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規模為4505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8.1%。
調查公司NASSCOM的分析顯示,2008年全球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產業規模為1.6萬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5.6%,與2007年7%的增幅相比,略有下滑。ITO(信息技術外包)市場規模達到9670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6.3%,比2007年8.0%的增長率下降1.7個百分點。BPO(業務流程外包)市場增長速度較快,比2007年增長12%,是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盡管ITO依然占據產業的半壁江山,但BPO是產業增長最多的部分。2004年,ITO占整個產業的比重為65%,BPO占35%;2008年,ITO占整個產業的比重上升至40%以上,年復合增長率為35%。
歐美日成熟市場依然是需求的主體,新興市場也在快速成長。世界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需方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但其市場趨于成熟,增長趨于平穩。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正處于信息化快速提升的階段,其發包需求在快速增長。
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世界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市場規模2007年為4167億美元,其中ITO市場規模2607億美元,BPO市場規模為1560億美元。2008年,各區域的增速不盡相同。調查公司TPI的數據顯示,美洲地區在國際金融危機前增長速度就在不斷下降,2004年至2008年每年下降11%,而其他地區在該期間年均增長5%。從2006年到2008年,美洲地區的合同總額占市場合同總額的比重由51%下降到32%,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合同總額占比從38%上升到55%。2008年,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總合同金額首次超過美國。
可見,除北美、西歐和日本外,印度、東歐、南美和中國這些一直被認為是接包的國家和地區也有著很大的發包市場。隨著這些國家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客戶管理外包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企業對成本節約、業務優化和創新的需求不斷提高,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外包需求將不斷增加,發包規模也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金融服務業成為產業的重災區,新行業尚待挖掘。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業價值達2000萬美元以上的合同數量從130份減少到大約100份,而合同總金額也從180億美元下降到110億美元。在金融行業市場大幅萎縮的同時,電信、制造、能源行業卻有不錯的表現。2008年制造行業合同總額增長80.5%,為222億美元,所占產業比重排名升至第一。主要推動因素是隨著制造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需要外包來降低管理成本。電信業合同總額增長59.3%,為215億美元,3G網絡的大規模建設、網絡運營和維護專業分工的細化、電信開放市場競爭度的提高都在不斷推動該市場的擴大。
因為企業破產、合同糾紛的增多,LPO(法律流程外包)行業在2008年的表現也非常值得關注。在整個產業都在面臨冬天的時刻,多家LPO卻在廣招人才來應對突然增多的業務。
工程服務外包(ESO)是另一個異軍突起的領域。調查公司BoozAllen的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工程服務支出為8860億美元,然而僅有100億美元~150億美元被離岸外包出去,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東歐。2020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將有25%~30%的比例被外包。
價格砝碼加重,多起事故令客戶擔憂安全問題。發包客戶關注的主要因素有成本、質量、安全、人才、知識產權、企業品牌等。2008年因為市場需求持續下滑、企業庫存難以消化、企業現金流緊張等問題的相互交織,客戶對成本更加敏感。
Gartner于2009年3月份發布的報告稱,受經濟形勢不明朗、IT預算緊縮和競爭的影響,2010年年底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價格將下跌5%~20%。為降低價格,客戶首先采取協商方式,如果協商不成,客戶甚至不惜拋棄多年的合作伙伴,重新尋找新的接包企業。此外為減輕短期支出壓力,發包企業還傾向于簽訂短期限、小額度的合同。Gartner的分析顯示,2008年有76%的服務外包合同是新簽的,其余是原有合同的延長、續約或擴展,新簽合同的比例明顯提高。
安全問題一向是客戶關注的焦點。安全因素很多,包括政局穩定、社會穩定、信息安全、知識產權、商業風險等。孟買恐怖襲擊、Satyam(薩蒂揚)巨額財務造假丑聞等一系列事件令發包企業對安全問題提高了警惕。
部分發包客戶已經開始調整發包策略,來規避潛在的風險。
熱點
近岸外包升溫 反轉外包成熱點
由于成本優勢、能使用全球范圍內的人才資源等因素,離岸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一向是該產業的熱點,也是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金磚四國(BRIC)被認為是全球軟件與信息服務離岸外包的主力軍,常被作為接包的首選地。因為商務旅行成本、文化差異、時區差異等因素,這些地區的離岸外包被更有地域優勢的近岸外包所壓制。調查公司GlobalServices列舉的2008年16個典型新興外包城市中,8個近岸外包城市包括加拿大的多倫多、中國的大連、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與埃及的開羅等;6個離岸城市包括印度的班加羅爾、俄羅斯的圣彼得堡、菲律賓的馬尼拉等;僅有英國的格拉斯哥與美國德州的圣安東尼奧市兩個在岸外包城市。
溝通聯絡方便、商務成本低是近岸外包繁榮的原因之一。對于一些需要經常面對面溝通的項目,近岸外包的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美國的近鄰墨西哥以及與西歐接近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克羅地亞等國。
近岸外包具有的文化的相似性、時區的接近性等優勢是遠程離岸外包所不能比擬的。盡管BPO的成熟度較ITO低,中東歐在ITO人才方面不如印度,但中東歐在承接西歐的BPO項目方面卻明顯優于印度,印度企業不得不通過收購中東歐本地企業來曲線進入西歐外包市場。由于文化等因素,日本是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的傳統市場,印度企業為進入日本市場,已經通過在中國建立全球交付中心或籌劃通過收購中國企業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
為降低在岸服務的成本、更好地服務客戶、應對匯率變化,反轉外包成為2008年的熱門詞匯。
近岸外包與反轉外包的升溫并不是對離岸外包的終結,而是很好的補充。任何一個發包合同都能找到最合適的接包方式,這個匹配過程有很多因素制約,在某些約束條件下,很難評論哪種好與不好。
匯率劇烈變化,企業難以應對。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發生反轉,從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印度盧比對美元貶值接近30%,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貶值更是高達50%。這種情況似乎對接包方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會產生正面影響,然而2009年初據有關數據顯示,2/3的被調查對象都提到匯率變動對他們的經營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匯率波動幅度太大,套期保值策略失當,投機成分過重。2008年美元大幅升值,令企業始料不及。企業過低估計本幣貶值的幅度,導致套期保值策略不當,最終導致匯率波動對業務收入造成了負面影響。部分企業在匯率套期保值中使用投機策略,套期保值金額遠超過未來一定期限內的應收賬款,一旦策略失當,將產生嚴重的后果。
其次,支付貨幣呈現本地化和多樣化。2007年的美元大幅貶值,一些接包企業轉向其他幣種結算,2008年本幣大幅貶值,以美元支付時,這種損失顯而易見。
最后,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長期合同比較多,履行合同周期長受匯率波動的影響明顯。一般大額合同期限都在5年以上,目前執行的合同很多是2004年之前簽訂的。盡管2008年美元對主要貨幣大幅升值,對很多貨幣來說,僅是對2007年本幣大幅升值的修正,美元并沒有改變貶值的趨勢,對其收入的影響仍是負面的。
并購
資本市場低迷 并購活動萎縮
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資本市場異常低迷。作為資本市場晴雨表的股市大幅跳水,風險投資、IPO數量和規模均大幅減少,企業融資極其困難。有數據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盡管軟件業是風險投資最為關注的領域,但資金量和交易案數量同比分別減少了56%和45%。2008年IPO市場也幾乎停滯,僅完成43起,2007年為272起。其中,硅谷的IPO企業僅Visa和ArcSight兩家,為1978年以來最差的一年。風險資本退出不暢直接減少了投資資金的來源。
資本市場萎靡不振、投融資困難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并購活動。2008年,全球技術領域共發生570件并購案,比2007年的713件減少了20%;并購金額為932億美元,比2007年的1267億美元減少了26%。軟件與IT服務(SITS)無疑是技術領域最為活躍的行業,2008年,共發生394件并購案,并購金額為730億美元,占技術領域78%的交易額,比2007年的58%提高20個百分點,但無論是交易數量還是金額均較2007年都有較大回落。
另有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信息技術服務領域企業并購活動金額為426億美元,平均交易額為3800萬美元,比2007年的676億美元減少了37.5%,平均交易額也減少了2000萬美元。
美歐仍是熱點區域,印度活躍度增加。2008年,美國企業并購數量占總交易量的46%,并購金額比例更是高達69%,僅并購本國企業金額就高達234億美元。
隨著印度本土公司快速成長為大型跨國服務外包商,印度在并購市場日趨活躍。2008年,印度企業并購數量為98起,并購金額為34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17.2%。未來幾年印度企業仍會加大并購的步伐,除繼續在歐美這些關鍵市場進行并購外,為開拓日本市場也會加大在東亞地區的并購力度。為滿足客戶的需要,印度還會在一些新興經濟體展開收購活動。
發達國家失業率不斷攀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各州有近200項議案與限定外包有關。此舉勢必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阻止外包、改善本國就業環境的呼聲不只是美國,英國政府也主張嚴格控制技術人員從歐洲以外地區進入本國的數量,這影響了國外公司獲取英國外包合同的數量。